一节习作课上的心理调节
中国教育报 | 2025-08-25 09:11:00

  对于习作,一些学生具有畏难情绪。教师可以通过把控习作课的节奏,悄然调节学生的习作心理。在笔者的一次习作课上,学生们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似的一波三折,时而叹息,时而兴奋,时而期待……

  起:时间调节习作焦虑

  下午第一节课学习完《景阳冈》“喝酒”这部分内容后,我说:“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儿,明天我们接着学习‘打虎’。”教室里议论纷纷,不少学生提醒我下节课还是语文课,为什么不接着学呢?我故作平静地告诉他们:“下节课呀,我们有新任务——写作文。”“哎——”教室里叹息声此起彼伏。我径自离开教室,因为接下来是下午大课间,足足有30分钟,我想课间运动会慢慢溶蚀学生对习作的抗拒心理。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适应策略——利用大课间的30分钟缓冲时间,通过运动能量转换,给学生一个自我心理调节的过程。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习作焦虑,为后续习作活动建构积极的心理氛围。

  承:任务调节习作状态

  果然,大课间后的第二节课,学生调整好了习作心态,一切如常。“这节习作课,我们的任务是修改习作1的初稿,然后誊写在大作文本上。”不少学生的脸上显现了抑制不住的兴奋——原来,这节课不是写新作文,而是修改誊写,好像学习压力一下子舒缓了许多。课堂上,我先以《那一刻,我长大了》为修改范例,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发现问题,提出建议,尝试修改;再迁移到每个人的习作初稿上,让学生拿起笔逐词逐句推敲修改。10分钟后,全班学生进入静悄悄的誊写习作状态。整个教室里安静极了,孩子们时而奋笔疾书,时而停笔凝思,时而回头再删改……此刻,具体清晰的任务调节,减轻了学生们的心理压力。教室里弥漫着一种“兴奋的安静”,这正是一种美妙的习作状态。

  转:情感调节习作期待

  习作课上,不少学生修改充实了内容,誊写了满满三四页。其间,没有发现一个学生出现不耐烦的情绪,笔尖的沙沙声成了课堂上的主旋律。在习作誊写的尾声,我翻开一个学生桌上的习作配套读本,不经意地举起来,提醒已经写完的学生可以提前读读第二单元“读后感”的优秀习作例文,“下一周我们一起完成《习作2:读后感》。”这次,教室里没有出现叹息声,在翻阅例文的声响间,我还感受到一部分学生对下一篇习作的期待。这样的情感调节,就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正向良性循环。前面习作过程中的兴奋体验,悄然转化成后续习作任务中的心理期待。

  这节习作课,从听闻习作的叹息,到修改誊写的兴奋,再到对下周习作的期待,是一次真实的习作心理体验。在时间调节、任务调节、情感调节中,学生的习作心理走向“一波三折”的正向循环。

  (作者系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正高级教师、特级教师)

责任编辑:李晨
精彩推荐
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
05-19
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“特斯拉速度”成为“上海速度”常态
05-18
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
05-11
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、年轻化的选择
04-20
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“预售抢购模式”及“两级火箭渠道模式”
04-20
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
04-17
热点推荐
五六天后: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“保驾护航”
06-08
谜茵焕肤精华: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
06-08
草本与咖啡的结合——品晟咖啡强势登场
06-08
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|大有机会博10%的收益,来不来?
06-08
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?
06-08
TMALL@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,用脑洞致敬生活!
06-08